打比方

很多人都喜欢打比方来阐述一件事情,比如说 “xxx 就是一个例子”、“有 xxx 一个例子”、“我和你打一个这样的比方 xxx”,比方说完之后,就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。

打比方是一个久经沙场,百试不爽的论证妙计。怎么让对方跟着你的节奏走?当然是打个比方。比方一般都比较有趣,尤其带有故事性,很容易带节奏。而观点但凡和比方有一点相合,那比方就是绝佳的药引子。

但事实是:观点可能是错的,比方可能是不存在的,观点和比方的相合度可能是 1% 的交集,但观点却被采纳了!

比方本身是个很好的东西,我觉得比方诞生的本意,是用来更加形象和具体化观点。因为本身观点的抽象性,如果通过一个比方一个例子来讲述,这样观点会更加突出易理解。

可是后期比方显然变味了,比方变成了让大众接纳一个观点的药引子。这在很多自媒体、上下级谈话、朋友聊天甚至诈骗中,比方尤其展现了药引子的用途。

如果谈论变味后的比方,尤其要特别说明谁提出了这个比方。人都是利益和目标的趋向体,所以人总会用某些途径来达到某些目的。比方很多时候都是策划过的药引子,所以它具有专项性。

所以比方对于提出人是有利的。当然这也是说服人的过程中,或者阐述个人观点的过程中,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。当我们要让别人同意某个观点的时候,可以从低的细节纬度和高的泛纬度,打不同的比方,高低纬度的比方都很恰当合适,那观点就已经成型了。但我们还是重复说明一下,这里的比方很恰当,但这个比方可能不是正确的。所以对于观点的接收者,要适当的辨别,不要被比方给误导了。

识别比方的有效方法就是逻辑闭环。比方不管说的怎么好,如果逻辑不闭环,那就是有问题的。有人打比方 xxx 因为做了 xxx 事,然后取得了成功。这在成功学里面经常出现。可是 xxx 是 xxx 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吗?显示不是吧。成功的前提那么多,机遇很多时候也是可遇不可求,哪能以偏概全呢。我很反感成功学,这玩意很虚很假不合逻辑。你学着做,你也成不了大师,还会感到迷茫。

我们无需排斥比方,毕竟很多时候比方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,比如一场经历,一个故事。但我们还是需要剥离比方,正视比方后面的观点。

再退一步,从私人角度警告一下,比方是我朋友,你为什么要打他?


病毒和细菌,才是地球的主宰。而无所不能的人类,在未知面前,不过是个幼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