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效率工作沟通

职场沟通和人际沟通有根本上的区别。
人际沟通是模糊的,比如你问对方年龄,可能得到 “90 后”、“比你大一些” 这些回复,那对方到底多大?你并不确切的想知道。
而工作沟通,大家都希望有精确的响应。比如几分几秒量跌了多少,对方的业务几月几号能够上线。大家希望对方能够提供一个可量化的数据。
很多工作难做,就是员工们总是把人际的沟通代入到了工作场景中,老油条的职场戏骨们尤其显著。一场对话下来,好像什么都说了,又好像什么都没说。

沟通问题,绝对是职场头疼 Top1 问题。很多时候,精力焦脆、时间不足、压力过大等等原因,都是没有有效的沟通导致的。肯定有一套完备的方法论用于有效沟通,这里我想提出的一个场景,就是有人故意破坏这套方法论,这些人门儿清,可邪恶了。

一个是啥都说,就是不说重点。
一个是啥都不说,让对方不停的挤牙膏。
还有一个是普适性较低的黑话。

拐弯系列

群聊 A:我需要在 xx 场景下调用 xx api,你们这边提供吗?
群聊 B:不能直接调用,你要理解这个设计。这是文档,你先看一下。(1)
群聊 A:我看了文档,目前判断下来,xx 场景下无法调用 xx api,各位知晓一下。
群聊 B:你这是哪里来的逻辑?文档里不是有说明吗?(2)
群聊 A B:沟通…
最后结论:xx 场景下是无法调用 xx api 的。

上面是非常常见的场景,这里的拐弯已经很简短了。着重说明下:
1 处:
1. 啥是不能 “直接” 调用?
2. 理解啥 “设计”?是为了安全还是逻辑聚合?
3. 给文档说明书干嘛?是有间接调用的方法还是为了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?
4. 直接回复能不能调用不就好了吗?为什么要整这么多幺儿子?
2 处:
1. 哪里来的逻辑?那肯定看了文档最后权衡下来的啊。
2. 文档里有说明,直接贴文档说明的 api 截图不就好了,干嘛扔整个文档让别人阅读?
3. 典型的 A 说不能调用后,B 开始甩锅了。
最后呢,的确是没法调用。作为 api 的设计和维护者,对于上下游的咨询,完全给不了有效的信息,还一味的作为绊脚石。
上面的场景,如果 api 不能调用就直接说。如果自己不清楚,那么需要自查,这是自身的工作。

拐弯系列是我最厌烦的,口水仗打的很没有意思。B 看是回答了 A 的问题,但实际上完全摸不着主脉络,云里雾里。有些同学的回答那可真是精彩,卧槽,就是几十个字的回复,你找不到缺陷,读起来顺畅无比,但是你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,真是操了狗的心情。

我想到一个解决方案,也就是上面 A 的方式,那就是把问题最糟糕的情况明确下来,这个情况一定是和对方直接相关的。这样对方就会来尽力的阐述或者说明,否则可以打几天的口水仗。
还有一种方式是 180 度的反着说。比如你问 xx api 可不可以调用,对方 balabala 一大堆。如果能调用,对方不会 balabala 一大堆的,这时候你就说 “那我理解下来是可以调用的。我这边 qps 有 1500,qps 你们那边能保障吗?”,马上谈话就会回到正轨上。
但这种方式有时候对自己很不利,但从文字信息上来看,很可能表现出自己的判断失误或者武断不思考等现象。anyway,这的确是能够很快终结问题的方式。

牙膏系列

群聊 A:@B,有个线上问题,帮忙排查一下。
.. 3 小时后
群聊 B:应该不是我这边问题,@C 看一下
.. 1 小时后
群聊 C:描述下问题
群聊 A:问题在描述一边,balabala
.. 3 小时后
群聊 C:这个还是需要 B 看下,你让他查下链路
群聊 A:@B,看下这个问题
.. 第二天
群聊 B:用户 id 是多少?
群聊 A:xxxx
.. 6 小时后
群聊 B:和客服小二说一声,建个工单我们这边排查
群聊 A:我就是从客服小二那边过来的
.. 未知

A 是怎么崩溃的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 A 恨死了 B 和 C。这样低效率的工作沟通,两天了,回到了原点。
我到现在依旧对公司的有些同学铭记在心,就是那种你找他,那是找不到人的。他找你,也不发消息,直接打电话。你想学他的操作,有问题也打电话给他,嘿,打不通!
这种人就是严重的职业道德缺失,见一次想打一次。你还指责不了对方,对方事后会说工作繁忙努力追进度等各种原因。如果问题向上闹大了,对方的 leader 还会为下属辩解,防止影响自己的 KPI。

这种场景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,就是发觉问题解决缓慢了,就把对方的老板立刻拉到群里,一起艾特一起 ding。

普适性低的黑话

我遇到这样的评审会议,发言人说某个 API 可以自然侧提供,产品侧说他们要增加反转实验,设计同学说要做一个无极滚动的效果。
一下子把我搞懵子。反转实验或者空跑实验,我倒是比较容易查,也很快找到了说明,但是自然侧是哪一侧?无极滚动是什么样的交互?
骂娘哦。
当然遇到不理解的黑话是可以提问的,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在 10-20 人的会议上单独抛出这个问题,因为现场的其他同学没有疑问,好像大家都很理解这套方法论。如果就自己不知道,那么抛出这个问题,解释一遍就需要 10-20 人的时间消耗,这个时间成本是很高的。

普适性高容易理解的黑话,没问题,比如方法论、底层设计、抓手这些。大家都理解,或者根据文字意思能够快速明白他人的表达意图。但那些八股文,去死吧。

这些低效率的黑话,没办法,要么当场提出疑问,要么事后向其他同学咨询。上面的无极滚动,我问了一圈也没问出来答案,大家都是第一次听说。

有效的职场沟通

最优解:能见面的见面,带上需要的资料。
次优解:不能见面的语音 + 桌面共享。
最后解:文字说明,消息或者邮件。适当增加图解。

普适性:确定沟通的主题,别 TM 聊着聊着聊到地球文明处于零点几级了。


职场上,再小的工作也需要预留 1.5 倍的时间 Buffer。你完全不知道有谁在哪个角落使拌子。职场上是没法保全自身的,就尽量减少自身的消耗这样子。
但公司再大,也就那么大。所有的问题基本都是内部消耗,坏影响传不到外面的。So,可劲的掀起风浪吧,风险都是可控的。